首页 家庭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时间:2018-12-31 14:42:52 栏目:家庭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 今天的文章有语音哦~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上周发了Joshua弹《Happy Day》的视频在微博和微信,也收到很多朋友们来问,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爱上弹钢琴?


点击播放视频

△ 我上周放的是背影(点击文章查看),正面弹奏是这样子的

视频可以看出,孩子从指法和左右手的配合上,已经比较稳定了。所以也有很多朋友问,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可以弹成这样,是怎么样培养的?


我之前也写过两篇钢琴启蒙的文章:《爸妈如何做好钢琴启蒙》和《琴童入门的基本功是什么》,今天是第三篇,想跟大家谈谈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我是如何看孩子学琴这件事情,以及做了什么事情,才会更有机会让孩子发自内心地享受和喜欢,这些个人的经验分享也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选一个好的老师
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因材施教

 

Joshua目前有一个钢琴老师,一对一上课模式。当初给孩子选老师的时候,我也去了不同的机构体验,包括团体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整体感受是,如果能选一对一的授课,还是优先一对一,在选择老师方面,资深的老师优先于资历较浅的老师。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我说说三点我看重的。


第一是教学理念是否前沿、丰富、不拘泥。之前问过身边朋友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传统的小汤森系列,我家孩子也练小汤森的,这是基础,小汤森还是不错的教材。


除了小汤森,Joshua的老师也会跟我们讨论更多更有趣的教材,比如一些港版、英版的教材,曲目虽然不算太容易弹,但是很悦耳,孩子弹起来会很有成就感。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这几本教材Joshua蛮喜欢,淘宝上都可以搜到


还有一些乐理教材,加上了贴纸、涂鸦、连线等一些低幼启蒙的元素,也让孩子学起来很有趣。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这是Joshua近期学的分解和弦(Quick Broken Chord)

 

第二是教学思路是否灵活,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毕竟对于低幼的孩子来说,要学好钢琴不大容易,初期会出现坐不住、不愿意练习等情况,这个就挺考验老师的引导风格了。


Joshua其实有段时间,是学钢琴的低谷期,每天抗拒钢琴。但刚好那段时间,学校鼓励每个家庭设计一个小活动,我就借此机会跟钢琴老师讨论了一下,准备了一首四手联弹的曲子,给奶奶和Joshua合奏。因为这个新的、有趣的弹奏模式,Joshua又激发了兴趣,认真地投入到这个练习里,才突破了他的学琴瓶颈。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第三是老师的资质是否丰富专业。最开始选老师的时候,我也会去看看钢琴老师的朋友圈,看看老师是否持续在这个钢琴行业里浸泡,以及看老师之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整体的演奏感觉,以及他的指法、姿势、技术等水平。


因为对于低幼孩子来说,指法等技术的确是需要点时间慢慢提升的,急不来,但是如果看青少年弹奏视频,其实也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长期培养学生的功底了。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第四是在合适范围内作出选择。因为广州的钢琴启蒙可选的范围并不多哦,我也真没有特别花心思在“一定得选一个百里挑一的老师”,所以我主要是在家里/公司附近合适的琴行里选一圈,看看大众点评附近可学琴的工作室有哪些,然后去试听和评估,问问小区和身边的朋友有什么好老师推荐,最后就选了离家近的、教学风格合适的、理念也最认可的一个老师。


全国可能个别城市的师资会比较丰富,但整体来说大多城市应该也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大家还是以自己的可选范围划个圈,在有限选择里做个选择就好了。


在家做好支持

鼓励孩子爱上音乐

 

如果技术和兴趣之间只能二选一,选兴趣。没有兴趣的那份内驱力,孩子是没有办法在音乐启蒙这条路上走太远的。


我一直坚持的理念是,钢琴是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的其中一个路径,也只不过是孩子的其中一种选择。在最开始Joshua学钢琴的时候,我们就聊过,如果他坚持了半年,还是不喜欢钢琴,那我们就放弃也可以的。

 

之所为约定半年的坚持期,是因为我们总得让自己有和兴趣相处的时间段,而在这个半年的过程中,我跟孩子有着非常多钢琴学习之外的尝试。


比如跟Joshua一起作曲,他学会了小蝌蚪的音符后,我就开始鼓励他写一个曲子,虽然他写出来的曲谱,连基本的规律都没有,但是他非常开心,并且自己尝试去弹,去跟老师交流。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 自己设计的“小蝌蚪”

 

还有闻歌起舞,我跟弟弟每次在Joshua弹琴的时候,都会跳舞(哈哈哈其实就是群魔乱舞),哥哥弹的曲子我们也会哼,平时有时间就唱一唱,视频录下来会在电视上放出来,大家一起看,一起玩。


我希望孩子在家里所感受到的,是全家人都真心享受音乐的氛围,这不是我为了让孩子坚持学琴而刻意去做的,比如弟弟喜欢篮球等活动,我们也是设置了很多球类游戏,包括邀请弟弟来设计游戏等等。


因为真心享受其中,所以我也这么去做了,当全家人都乐在其中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孩子跟我们的同等快乐。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前段时间,我们还把班里学琴的孩子们,聚起来定期约会,一起“自娱自乐”,或弹音乐,或者伴奏着玩,比如弟弟用摇铃,然后哥哥弹琴,还有小朋友拍手等等,可好玩了。


当理念一致的琴童家庭聚集起来时,孩子之间碰撞出的火花,也会让集体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孩子可以一展身手,也可以在合适的位置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学琴真的挺辛苦,我小时候学了几年,最开始是因为兴趣,后来被强迫着不停练习,到最后反抗并且放弃学琴的过程,让我现在对学琴都还是有犹豫之心,所以小时候经历过这些,也会让我更加谨慎去注意并且呵护孩子的学琴氛围。

 

我希望家庭所提供的支持氛围,可以让孩子想起学琴的时候,他的记忆不是只有重复的练习再练习,更多的是很多人鲜活的笑脸和鼓励,还有我们以音乐为主题的聚会和活动,这些都是孩子学琴回忆的一部分,也是更广阔的音乐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保护孩子轻松的心态

 

我做课程研发,给早教课程定名字,起了“优陪”这个词,寓意是“优质的陪伴”,因为我一直坚持的一点是,学龄前的启蒙是亲子陪伴、互相成长的过程。正因为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起点都不一样,所以最好的启蒙之道是顺势而为、因材施教,而我们要保护的,也包括那一颗帮助彼此成长的最初的心。

 

学琴真的很需要练习,才能突破指法和技术的瓶颈,也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Joshua的视频里,大家看到的是孩子享受音乐、技术娴熟的表现,但是视频背后是孩子每天练琴1个小时,专注听老师的教学指导,以及对自我提升有要求的自律。


再往前看一步,孩子培养习惯、专注和自律的背后,是前几年和孩子的启蒙路上,我们努力在家里培养起来的学习氛围,所以虽然两兄弟所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但是都能看到两个孩子在不同兴趣爱好上的坚持和专研,这也是这几年在启蒙上的沉淀。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我之前也有收到私信说“自己孩子怎么学那么久还那么差”,或者一个五岁孩子能练成这样子,真的是“学任何东西都靠天赋吃饭”之类的想法。


坦白说,我并不想让大家这么想。如果基于别人的表现来评价孩子,或者把成绩归咎于基因或天赋的话,那我们会更容易陷入焦虑。焦虑会捆绑我们的眼睛和心态,反而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去客观学习和沉淀好的经验、理念和方法。

 

Joshua最开始也根本坚持不了一个小时,能够练习10分钟也很好了。那会儿老师天天提醒我们要让Joshua多练,我也没有照着做,因为觉得他才刚开始,按照他的节奏慢慢来就好,所以孩子没练我也没强迫。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但只要孩子练琴,我都是在旁边陪着,听他弹琴,一起跳舞,变着法儿在家里玩音乐会、学谱曲,鼓励孩子和奶奶四手联弹,这些方法其实也是“变相地”增加了孩子练习的长度,让孩子有更多坚持练琴的动力和兴趣。

 

所以Joshua从4月份开始学琴,6月份还只能坚持15分钟,9月份开始半个小时,到现在1个小时,他也是按照他的节奏,在逐渐提升自己的功夫。现在我们也会把孩子练过的曲目时不时弹一弹,让孩子可以重温之前的作品,他也会笑着发现,“怎么曲子不弹就生疏了”,这些都是“温故而知新”,让他更加明白练习的作用。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我今天分享的是钢琴,但是想和大家说的,却不仅仅只是钢琴。我曾经分享过一首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小时,但加州的时间并没有变慢。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这首诗的主题说的是
“节奏”,分享给大家是因为我觉得育儿也同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时间轴,兴趣如此,成长亦是如此。每个人的时间节奏都不一样,有些看似走在前面,有些看似走在后面,但其实大家都只是在自己的时间轴里,按着自己的步程去行走而已。


学琴这条路,我们能陪娃去往何处?


正因为学习是任何人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保护孩子那份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是很重要的,甚至比技术本身更珍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