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

普惠金融:“舶来品”的中国化之路

时间:2018-06-23 02:42:12 栏目:媒体

编者按:

普惠金融(或拓宽至包容性金融)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并不长,其被引入我国的时间则更短,仅25年,但普惠金融对我国特别是农村金融的覆盖率、有效性等方面的提升,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普惠金融的引入与发展背景区别于他国,这对普惠金融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也决定了我国需要将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和路径做本地化转变。

普惠金融:“舶来品”的中国化之路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改革篇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启动,“农业银行商业化,农村信用合作化和农村民间信用规范化”的多元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迈出第一步。

这一切与普惠金融尚不存在什么瓜葛,人们也未意识到所谓金融包容或金融排斥。而在同一年,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因小额贷款模式(被认为是普惠金融的首次实践)获得了孟加拉国总统奖。

但在40年后的今天,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服务惠及大部分居民,并已触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开始让全球受益。

对于中国来说,普惠金融最初属“舶来品”。但经济特征与金融环境的不同——经济的二元化带来了金融基础、环境和供给在城乡、区域间的不均衡,体制导致的政府力量过度影响金融运行以及近几年引以为傲的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使普惠金融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实现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普惠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监管框架和工具以及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意识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实践到理念内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