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文

吴老师和他脚下的路

时间:2019-06-17 16:26:36 栏目:美文

关注“读书村”:每天十分钟,打开文学的美好

吴老师和他脚下的路

老师和他脚下的路

作者 | 王全纲

吴老师走出那片青冈林,下一个小斜坡,便到了村委会后边的大路上,此时,他跺跺脚上的泥巴,稳健地向村委会走来。身后的大白狗这会在他前后跑来跑去,一会跳起来嗅嗅他的衣袖,一会闻闻他的裤脚。我是偶尔站在山梁上,看到这一场景。

吴老师叫吴国荣,是村里的计生专干。计生专干这个职务,以前年度由副村长兼任,随着时代的变迁,便逐渐独立出来,职责也转化为承担村里人口增减变化统计,出生死亡人口报表等,为村委会的组成部分。村里正常情况下实行的是村干部轮流值班制,遇到吴老师值班,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村委会打扫卫生,然后处理日常工作。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工作量成倍增加,村干部无论值班与否,每天都要到村委会。于是,吴老师每天出门都要上一段坡,穿过一片青冈林,翻过山脊梁,才能到达村委会。

吴老师和他脚下的路

吴老师以前是村小学的民办老师,那会,淡家沟不通路,不通电,没有哪个公办教师愿意到这个边远的山村教书。吴老师当时是村里的高中毕业生,便被上级确定为民办教师。吴老师的家在山的北坡,学校在山的南坡,他每天都要翻过山脊梁,穿过荆棘漫布的小路,到学校教娃娃们语文算数和做人的道理。驻村以后,走访中,我接触过几个40岁以上的村民,他们都是吴老师的学生,我发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钢笔字写得极好,虽然笔迹各不相同,但都功力。有些事情,窥一斑便可知全貌,当时,年轻的吴老师是一个认真敬业的好老师,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民办教师这个群体,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后来,县里对学校进行了调整,撤销了村里的小学,吴老师便真正结束了自己的教书生涯。吴老师教过村里几代娃娃,如今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林业员以及许多村民都是他的学生,他们都一直尊敬地称他为吴老师,全村人无论老少,都称他为吴老师,我觉得这个称呼最贴切,也最温馨。

一次,我和镇政府包村组长曾应华聊起吴老师,他说吴老师这一辈子太亏了,和他同期的或者比他晚的民办老师都转正了,而吴老师则错过了这个机会。我问为什么,曾应华说,吴老师曾不得已离职过两次,而转正的要求是必须连续计算教龄,不能中断。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父母年事已高,妻子带着三个娃娃,又是几十亩坡地,而民办教师的工资低得可怜,有时候还拿不到手,作为一个男人,他不能让家庭陷入绝境,短暂的外出打过两次工。后来,吴老师作了村里的文书兼计生专干,从此,他再也没离开过自己走了一辈子的山路。

而吴老师对自己的人生从不抱怨,他始终乐呵呵的,说话慢条斯理,待人谦和有度。在和吴老师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感觉他从不多言多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三年前,年满60岁的吴老师辞去了文书职务,专事计生专干,但村里事物繁杂,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他都参与其中,让整理资料就整理资料,让入户就入户。一次,吴老师带着我走访贫困户,遇到陡坡高坎,他如履平地,反而提醒我多加小心。我仔细打量吴老师,瘦削的身材和充满活力的脸,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其实,人生如意或不如意,完全取决于心境,心胸豁达了,就有了快乐,就觉得幸福,就忘记了年龄。吴老师告诉我,他三年前,60岁时才开始学习电脑,还托人买了一部二手笔记本,如今已经能够熟练地用电脑上报各种表册,处理各类文件。在这个高山之巅的村子里,一位老人还能孜孜不倦地学习现代科技,整个刷新了我的大脑认知。我不禁感叹,人生只要不哀哀怨怨,往前走,不回头,任何时候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最美的风景。吴老师告诉我,说他正在收集资料,撰写村史,写好了,让我帮着看看。我欣然应允,并期待着早日成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