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时间:2018-09-30 00:00:01 栏目:民生

点击播放视频

吴午如先生曾是我的中学美术老师。那是1965年,我刚从县城北完小新一班毕业考入县二中63班就读。那年,我11岁不到,吴老师刚满19岁。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记得当年吴老师名午虞,后来将虞改为如估计是为了大家都方便起见吧,毕竟平江话这两个字同音。当年个子高挑的他长得挺帅气的,笑起来有一种崔永元式的坏笑,给同学们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特别讨女同学喜欢。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我非常清晰记得当年的吴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美术课。那天,他穿着一件非常干净的白衬衫,梳着一个青年头。进教室环顾四周后,用那种独特的吴式笑容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美术的几要素。他首先讲解了颜色的辨别。他举例说,当我们将一滴墨水滴入大海,虽然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出颜色发生了任何变化,但实际上滴入一滴墨水的大海和之前已经变成了两种颜色。


颜色是作画时表示我们感情的重要元素,即使是相同的颜色也会因周围环境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掌握调色是你们每位同学作画的基本功。吴老师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听起来都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他不搞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往往一件小事通过他用通俗易懂的生动例子,就一下子会让我们每一位同学熟记于心。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记得当年在我们班任数学课的吴虎威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他的这位家门老师非常有才华,他作的画前几年还参加了县里的画展,小吴老师真的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1975年年底,我和吴午如老师在县五七干校意外相逢。几年不见,吴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当时我们是代表县里不同战线一起来到了干校所在地——加义参加劳动学习。我们除了白天劳动锻炼外,晚上还要组织起来参加学习讨论;好几次我们还一起到对面的连云山里去捡柴。正是有了几次这样的捡柴生活体验,才让吴老师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当时在干校,吴老师是学员里公认的第一支笔,他自然被领导看中安排在文艺组搞创作,因为校里要准备在1976年元旦搞一场文艺晚会。当时我也被我所在的财贸战线安排在文艺组,我和熊明、白鸽等人被带队领导硬性规定,要我们在元旦那晚准备上台演节目。
白鸽天生有一好嗓子,唱歌对她而言是小菜一碟;而我是从来没有登台表演经验,白纸一张。但元旦有人要看戏,你不演谁演?我只能老老实实服从领导安排。我除了和熊明合唱一首《真是乐死人》二重唱的歌曲外,我们还要等待吴老师写的三句半。至于他写的什么内容,我们一无所知。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吴老师写出来的三句半让我们一看就乐坏了。他写的全部是我们在干校参加劳动学习的真实写照,而且语句押韵,诙谐幽默,文字生动有趣。特别是每一段最后的半句让人听了非常搞笑。记得有一段是讲我们去山里捡柴,回来每位学员挑柴都有百来斤,最后的半句是“过哒秤咯“。吴老师要求我们表演的四位男青年除了熟记台词外,要说平江土话,上台表演心情要自然放松。他特别交待那位最后讲半句的矮个青年,一是神情要搞笑,二是待第三位演员说完后,要略微停顿一下,待包袱一亮出来,喜剧效果就出来了。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到了元旦那晚我们登台表演,我们敲锣打鼓表演的平江三句半让节目真正进入了高潮。尽管之前白鸽演唱的歌曲让大家赞口不绝,但我们表演的三句半上台一亮相,便让大家掌声如潮,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要知道在那个讲政治的年代,你不能写那种低级趣味和无聊的东西,不然大帽子会扣在你头上接受批判。我们表演的三句半能将大家都逗乐,吴老师可谓是居功至伟,他是写作上的一代奇才,让我顶礼膜拜。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1988年8月的一天,我去长沙出差。正好那天是我喜爱看的《体坛周报》发行的日子。谈起《体坛周报》,一年前该报名字是《体育周报》,报纸由以前的四开改为八开。报纸主编就是我仰慕的吴午如老师。我在中山路邮局买了一份《体坛周报》,便迫不及待看了起来。没想到我边看边走到大门口,有人在我肩上轻轻拍了一下,我回头一看,竟是吴午如老师。还是我记忆中那熟悉的吴式笑容。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吴老师亲切的问我,喜欢看《体坛周报》?我连忙点头,然后说,我最喜欢看一版和四版。当然二三版也喜欢,但要放在最后看。吴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一版主要是将每星期最重要的国内外体育新闻都报道在这里面了,而且风格独特,文字活泼;而四版主要是看小说连载。吴老师哦了一声。接着他要我对报纸提提意见。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我哪有什么意见提,只是连声说办的太好了。我问他你守在邮局是在观察你办的这份报纸的走势和动向?吴老师点了点头,他说就是要及时掌握读者阅报的心理状况,读者最喜欢的也就是他们办报人最关心和最重视的。看来,吴老师真是一位学者事业型的执着人士,他事业上的成功也源于这里。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我和吴老师分手之际,吴老师也鼓励我给他们主办的报纸投稿,诚惶诚恐的我点了点头。1989年春节过后,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篇中篇小说,用笔名斗胆给《体坛周报》投了一次稿,不久稿子被退了回来。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体坛周报》被停办,吴老师也调到了北京。我的写作生涯自此也告一段落。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

吴午如老师是一位多面奇才,他集写作、绘画、书法、摄影于一身,让人深为叹服。今年9月23~10月4日,吴老师的书画摄影展在平江起义纪念馆开展,我国著名百岁画家周令钊老先生为其书写展名。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9月27日,我慕名来到吴老师书画摄影展展厅参观学习,不巧吴老师去了省城,有点遗憾。不过我遇见了吴老师的学生,也是他几十年的至交朋友何鄂平。鄂平也是我多年的朋友。谈起他和吴老师的交情,鄂平侃侃而谈。鄂平文化不高,曾经的工作单位又不景气,属于典型的下岗工人。但吴老师视鄂平一直为自己的知己相交,几十年不离不弃,在朋友圈传为佳话。从这一点也看出了吴老师的高尚人品。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从我青春年少的校园意气风发,到我们在干校的同甘共苦同台创作演出,再到长沙街头的邂逅相遇,在岁岁年年中,我的心智在吴老师启迪下开启,我的理想在和吴老师相逢中开放。

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岁月苍老了吴老师曾经年轻的容颜,奉献铸就了吴老师刚毅的品德和风尚。回忆中国书画家吴午如老师二三事祝愿吴老师作品一派高远,期待吴老师第三次书画、摄影展如期而至!

来源:平江网

作者:黄迎宪

编辑:小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