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情感

程青《盛宴》:娜拉的出走与对日常的反叛

时间:2020-10-21 14:20:59 栏目:情感


点击查看:
程青:盛宴 | 新刊






读《盛宴》有感





文 | 朱昱熹





作家程青的小说《盛宴》中,“我”和先生靠着双方的积蓄,掏空双方父母的口袋,艰辛地挤入了高档小区沁芳园。“沁芳”两字取自《红楼梦》,蕴藉雅致,这座高档小区沁芳园亦如大观园,物质生活丰裕,即使在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的现代大都市,仍然能“享受阳光湖水,生活犹如度假”的世外桃源生活。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在沁芳庭重建桃花社,别有风韵,在《盛宴》里,黎先生和黎太太也在沁芳园奢华雅致的豪宅里举办盛宴,高朋满座,笑语喧哗,被誉为“地道中国”生活的窗口。而“我”靠着“作家”这一文化资本进入了小区里最受欢迎的夫妇的核心朋友圈,窥得了黎先生和黎太太这对如同电视广告里走出来的完美家庭生活如何坍塌的全过程。正如《红楼梦》的结尾是三春过后诸芳尽,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沁芳园的这套临湖豪宅也变得一到夜晚就黑魆魆的,散发着孤寂与黯淡。盛宴终究是散了。



一、从“黎太太”回到“朱莹莹”——娜拉的出走与中产阶级女性群像

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当代大都市中产阶级女性群像,既描写了对丈夫金教授依附顺从又能干市侩的传统女性金太太形象,又生动地刻画了自由开放、无所顾忌的小魔女形象。

其中刻画的独立职业女性裴真真的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在以往的小说中,这样的女性形象往往会被进行雄性化和标签化的刻板描述,但小说中的裴真真性格直率泼辣,为人热情,有思想见识,有事业理想抱负,对孩子教育严格,在事业、爱情与家庭之间,执着选择了事业,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万般女性柔情的母亲、妻子形象。

作者程青并不避讳职业女性成长过程经受的切肤之痛、面临的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的尴尬处境,小说中裴真真因不愿意辞职做全职主妇,被第一任丈夫冷落直至被迫走向婚姻的尽头。同为女性的作家程青在处理她的人生走向时,开启了更多的可能性,独立的事业、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并不矛盾,追求事业的勇气和经验同样有助于追求爱情。小说中,裴真真因为过硬的专业素养与干练的职场形象,同样收获了一份美满的爱情。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小说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是黎太太,她曾留学美英,在高校工作,因怀孕辞职回到家庭,做了全职主妇。她温柔体贴,善良美丽,对丈夫和孩子精心照顾,是“钢铁直侠男”老唐心目中的女性典范,是同为女性的“我”眼中理想中的好太太。

但没想到黎太太朱莹莹却在结婚十年后,在得知黎先生“出轨”之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离开了家庭。朱莹莹离家一年后,再次与我见面,依然风姿绰约,妆容精致,但一扫以前家庭主妇慵懒安逸的模样,变得相当麻利。她不仅外在形象变得干净利落,而且品行也变得坚强。事实上她从呆了十年的金丝雀笼里飞出来,早已丧失了飞翔的能力,在现实世界中找工作到处碰壁直至头破血流,但为了将来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她不放弃任何工作机会。

从“黎太太”重归“朱莹莹”,是朱莹莹母亲的去世唤醒了她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母亲既有着东方女性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软弱善良、逆来顺受、完全牺牲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替女儿遮风挡雨、筹划未来的伟大而又含着悲剧内核的传统女性形象。她在丈夫出轨后,为给女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放弃女性尊严,忍受着委屈和压力,和第三者和平共处。当女儿出国读书后,她又主张女儿早点结婚,不要因为读书错过生儿育女的黄金年龄,终于为女儿觅得佳婿,拥有了称心如意的婚姻和看似美满的中产家庭生活。而老年的她一个人寂寞地与猫为伴,不愿意麻烦女儿。

朱莹莹在母亲去世、黎先生出轨的双重打击下,反而成长起来,不愿意再重复她母亲的命运,也不愿意母亲白白牺牲,不愿意只扮妻子、母亲的角色,而忽视自己作为女儿和独立女性的自我角色。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令我们唏嘘的是,朱莹莹能够以决绝的姿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下去,依赖的是母亲给她留下的房子和财产。这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历史中间物”的彷徨无地的形象。她不过是个影子,在黑暗中前行,保护子女,但当光明前来时,她无所依托。但这代旧时代女性用匍匐负重的一生唤醒新时代女性的独立飞翔的意识,提供了飞翔的动力。她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朱莹莹这代女性“到宽阔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小说中裴真真说,妇女能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去工作是一件多么来之不易的事情,因而非常看重这个权利。而朱莹莹也终于明白:“在爱情中舍弃自己是个错误,而且是一个巨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尤其是女人,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的。”作者通过对裴真真和朱莹莹的话,冷静地传达一个观点:爱情很重要,但它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女性,不需要也不应该像有些作家和媒体鼓吹的那样只为爱情而活,她有着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也有着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二、当代海归对程式化、工具化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反抗

完美家庭里的黎先生出身优渥,父亲给钱很大方,但并不理解他,认为物质远重要于精神,因而扼杀了他的艺术梦。黎先生选择了父亲所说的“离钱近”的工作,过上了物质丰裕、家庭幸福的生活,但他却觉得“生活变软了,软的都没有了形状,就像快化掉了”。

在小说中,黎先生在知道“我”是作家后,脱去了“商务”的表象,一下子热情起来,迟疑而又羞怯地埋怨起生活:“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主题,充满了随机性,就像一盘散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一生的时间消耗光,一辈子也就过完了——也不光是我吧,别人我看也差不离。”为了能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榨出一点意义来,他用写作抵抗现代日常生活,用健身留住健康的体魄,用举办盛宴打消自己对程式化、工具化的现代庸常生活的厌倦感,最后走向了令人震惊的出轨,完美家庭随之分崩离析。

从社会道德层面来说,出轨者背叛了婚姻,显然是被指责的对象。小说中的黎先生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为何出轨在当代生活中反复出现,甚至会发生在看上去如此般配,两人好到看似一人的黎先生家呢?



小说《盛宴》的第六章节中,一群深谙中国文化,甚至颇具名望的中产阶级人士在情人节夜里,围绕着“出轨”这一主题讨论热烈,谈笑甚欢。在这场盛宴上,面对“黎先生出轨”的假设,黎太太和黎先生都干净利落地表示不愿相信,而黎太太则大方地表示即使是真的,也会毫不犹豫地原谅对方,联系到结局,这一情节是作者故意草蛇灰线伏千里还是反讽呢?

作者程青说:“《黎先生和黎太太》里的这对夫妇似乎各阶层追求的理想生活的要素都能从他们身上看到,然而他们的脚下还是出现了裂缝,陷入了困境。除了传递生活观感和生存经验,我最重视的还是要表现人在那个情形和时刻的感受和感悟。”这正是作家的深刻之处,小说用细腻敏感、理性节制的文字深刻探讨并挖掘了出轨这个不合礼的精神现象背后的合情性与悖论。

在人的一生,工具理性与非理性的感情力量一直在做着此消彼长的斗争。出轨是非理性的感情力量中的本能性欲、被压抑升华的爱欲和冲动实现的形式之一,人的工具理性在出轨中失去了克制的力量,非理性的感情与冲动占据了上风,误以为出轨具有与机械式的庸常生活相搏斗的力量。实质上,出轨既无法通向美好的未来,更无法回到过去激情洋溢的自己,只能被困于此在,等待着外力的制裁。但现实生活不会给出轨者太久的停留,以抽象的爱情概念为借口的出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无情地进行道德伦理或者社会法律的裁决,无所适从但却具有死灰复燃的强大生命力。

小说最后,失去了妻子的黎先生重新选择了将写作当做自己与时代抵抗的武器,他把写作看成自己的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写,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化成写作的素材,从而完成对生命的救赎与对庸常生活的反抗。





盛  宴(节选)





文 | 程青

 

8

打发走了小朋友,说实话,我们这些家长一下子轻松了不少,简直就像是换了人间。——“换了人间”是黎先生的话,他说得最直接也最痛快,他确实是特别开心,也丝毫不掩饰这份开心。看着他喜形于色的样子,黎太太又好气又好笑,当着我和老唐,她明说黎先生是吃黎鼎鼎的醋,黎先生听了先还反驳,听得次数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到后来竟然笑眯眯的,还有点自得。老唐私下里跟我表示过惊诧,还说黎先生不成熟,虽然当了爹,幼稚得跟个小孩儿差不多。但黎先生喊他出去打球或者骑摩托,他却高兴得不得了,就跟以前半夜叫他出去喝酒一样,拔腿就走,旋风一般。而且如今没有孩子拖累,回家也不必守时守点,我看他轻松快活绝不在黎先生之下。与黎先生洒脱、不羁、我行我素的形象不同,老唐的人设是传统、稳当、顾全大局,他自己也一向以此为傲,如今他画风突变,不再耽于做一个安居乐业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似乎更加渴望和向往重返昔日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在我眼里他变得没心没肺,得过且过。不过老唐这人有个好处,他衡量别人和衡量自己用的大致还是同一把尺子,因此,随着自己返璞归真,他对黎先生也日益认同,再无友邦惊诧论。

黎太太和我其实也比以前轻松自在得多,尤其是黎太太,这个反差更是相当明显。原先她要接送孩子,要给孩子做饭,要陪作业,要睡前读书,没有多少空闲。而且她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她甚至很难坐下来安安心心完完整整看一集电视连续剧。她从我这里借走的书好像一本也没有看完过,所以我的书只要到了她那里便很难回流,好在我的书多得就像她花园里盛放的鲜花一样。现在她终于从无尽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顿时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她说就像一个乞丐一下子成了亿万富翁,时间多得让她既欢喜又发愁。

那是我认识黎太太以来她过得最悠闲的时光,黎先生心疼她,不让她早起为他准备早餐和带到公司的午餐,她可以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她常常通宵刷剧或者看闲书,过得昼夜颠倒,有时我下午三点过后给她打电话她还没有起床。不过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她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胖了十斤,黑眼圈也隐约可见,一惊之下立刻恢复了正常的作息,而且增加了去美容院和健身房的频次。黎先生怕她一个人成天待在家里太寂寞,经常开车带她进城去听音乐会和看演出,而且他们家里的聚会也更加频繁。



小宋大约就是那一阵子出现在黎家的聚会上的,也许更早一点,我没有太留心。他是黎先生和郝佳伦打高尔夫球时认识的球友,一开始他来得并不多,而且每次间隔很长,我们跟他开玩笑说要等我们快把他忘了他才会再过来一次。到黎家来的客人很多,有些人见过一两面就再没见到过,所以对于泛泛之交大家就是见着高兴分开不想,对小宋也差不多是这样。他不住在沁芳园,不属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又比我们要年轻好几岁,因此我们几个黎家的常客都没有把他当成常来常往的朋友。

有相当一段时间大家跟着黎先生叫他小宋,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大名叫什么。有一天听黎先生提到他,说的是他的全名“宋吉利”,我还暗笑了一下,心里模模糊糊地想这么个俊秀洋范的小伙子怎么起了这么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后来有一天看见黎太太给他写生日贺卡,才知道他的名字是“宋蒺藜”,居然毫无由来地替他松了一口气,而且仿佛立时对他有了几分刮目相看的意思。

宋蒺藜二十八九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年轻和稚嫩。他高挑瘦削,丰神隽逸,因为酷爱运动举手投足格外灵巧协调。他头发剪得又短又时髦,皮肤微黑,泛着健康清洁的光泽,就像是刚从海边度假回来一般。好几次见到他都穿着纯净的白衬衫,打着素洁的深蓝色或是蓝白细条的领带,套一件腰身收紧的黑色西装,非常像是刚从一个实力雄厚管理严格的大公司下班出来,实际上大概也正是这样。我一次也没看到过他穿着随便,甚至都没见到过他穿休闲装。虽然他的着装太过正式而略显拘谨,但他并不让人觉得刻板和土气,因为那一身正装和他清淡纯洁的神情非常相配。他是我们这群人当中唯一未婚的,但他和我们在一起特别自然,也特别融洽,我们说什么话都不需要回避他,包括开一些成人之间的玩笑。他的领悟力很强,或许应该说超强,别人说完笑话经常是他第一个笑出声来,包括讲黄段子。他话不多,很少谈论自己,似乎故意不想让别人注意到他,又好像特别乐意做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既得体又低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宋蒺藜似乎得到了女主人黎太太的青睐,聚会的时候他坐得离她越来越近,终于有一天坐到了她的身边。但他仍然十分低调,帮着黎太太端菜和照应席面,还一次次站起来给宾客们斟酒倒茶,就好像是她的一个帮手。即便他如此反客为主,我们大家也都觉得十分自然,似乎那是一个很适合他的角色。



也许是他稚嫩的脸庞,清亮的眼神,优雅的举止,恰到好处的言谈,使他晶莹剔透如初春的雨滴,总让我们觉得他就像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此我们经常有意无意把他当作孩子,他也欣然接受。在我看来他多少也有意无意在照着大家预期的方向表演,而且非常入戏。他灵透,乖巧,知情识趣,说话轻声轻气,话跟得上,别人的玩笑也接得住,还时常说出令人捧腹的话,越来越受到我们这些女士们的喜爱,尤其是黎太太,似乎把他当作自己的一个小弟弟。

这个小弟弟也同样受到了黎先生的欢迎。作为男主人,他坐在餐桌的另一头,毫无妒意地看着宋蒺藜对自己太太献媚撒娇,说一些不加掩饰的奉承话让她高兴,他就像是鼓励一般不时爆发出开怀的笑声。我觉得黎先生就像一个拥有宝物的人,他很想看看别人是否也懂得宝物的价值,而年轻讨喜的宋蒺藜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的不光是宝物的价值,更是宝物的某种不可言喻的光彩,那正是黎先生最得意和骄傲的。黎先生对黎太太的态度向来是十分大气,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个男人对自己太太哪怕是些微霸道的占有,恰恰相反,他对她充满了欣赏,是那种无私也无保留的欣赏,就像是面对艺术之美的欣喜和陶醉——我不知道说她是艺术品还是说她是女神更为恰当。他自己沐浴在她的光辉里,也不排斥别人同沐这样的光辉,甚至格外地友善和谦逊,没有一丝一毫的多疑、猜忌和嫉妒。不仅是我觉得他优雅大度,富有男子气,老唐对他同样也是赞赏有加。

主人夫妇的赏识和欢迎使宋蒺藜成了黎家聚会不可或缺的一位成员,偶尔哪一次他没到,我们会不约而同地问:“咦,小宋呢?”或者是“那孩子怎么没来?”,这样的问题黎先生和黎太太几乎要回答每一位客人。一般来说宋蒺藜总是到的,而且聚会结束还会留下来帮忙收拾残局。黎先生和黎太太当然不会让他动手做什么,但他们很高兴能和他再喝上一两杯。渐渐地,用老唐的话说黎家的聚会分了上半场和下半场。通常大家一块儿聚到九点半左右散场,最晚不超过十点钟,因为郝佳伦住得远,要穿城回家,金教授和金太太有早睡的习惯,方子谦要夜跑,裴真真只要次日有手术也不熬夜,经常留下来的除了他们三个也就我和老唐,如果小糖果儿在家,我们俩必须有一个在临时请的阿姨下班前回去,一般都是老唐自告奋勇主动承担这个家务,所以下半场最固定的成员就是黎先生黎太太宋蒺藜和我。



我倒是更喜欢人少时的小聚。人多确实热闹,但兴奋点都是吃喝上,随着相聚频繁,聊来聊去就是那些泛泛的或者是说过许多遍的话题,而且酒一多大家说话声音不由自主变得高亢,似乎说什么不重要,声音高就行,有时就剩表面热闹,还吵得人头疼。等席散人去,我们几个离开杯盘狼藉的大客厅,移步小客厅或者厨房再喝上一阵,或者是煮一顿简单的宵夜,这种时候和之前的喧闹不同,更随心,更惬意,而且说话也更放松和坦诚。

和宋蒺藜虽说见过不少次,但其实我对他所知甚少。黎先生从来没有向我们好好介绍过他的这位朋友,按着约定俗成的礼貌,我们也不会多问,更不会刨根问底,我想也许黎先生自己对他也不太了解。而在这种人不多也不必拘礼的深夜长谈,宋蒺藜的话也多起来,不过他依然很少说到自己,他到底什么背景什么来路,我看不仅是我和老唐,黎先生和黎太太大概也不甚清楚,当然我们也没有非弄清楚不可的必要。不过随着相处日久,宋蒺藜也会跟我们聊起他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我发现他的讲述既生动又传神,他特别擅长从貌似普普通通的事情中抉隐发微,找出一些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和不易发现的微妙涵意,而且随时会有出其不意的包袱和笑点。他不仅聪慧,而且幽默,对事情的看法远远超越他的年龄,我们都非常喜欢跟他聊天。 

某日聚会之后,又只剩下我们五个,宋蒺藜忽然对我们说起他准备辞职,我们很惊讶,不知道他为何起了这个念头。之前他给我们的印象是在公司里干得相当不错,很得大boss青睐,年纪轻轻职位就做得很高。我们问他怎么说不干就不干,是否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他沉默片刻,说可能现在是他在公司里最得意的时候,可他不想再待下去了。



他说辞职是他一念之间决定的,尽管还没去办手续,但他去意已决。我们问他原由,他说纯属偶然,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阴差阳错。

他如此开诚布公地跟我们聊他自己的事还是第一次,甚至带着袒露心扉的味道。他给我们讲了事情大致的经过,他所在的公司和另一家公司有两个同类的工厂要合并,因为是上面的意图,两家公司都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做。他作为大boss杜总的助理和对方对接此事,前后半年主要是邮件来往,因为双方都很敷衍,事情毫无进展。后来上面催得紧了,杜总认为两边不见一面有点说不过去,对方的王总也有这个意思,但双方为在哪里见面没有达成一致,两位总裁都希望对方来自己的地盘上谈,一拖又是几个月过去了。上面突然发文要求他们马上拿出合并的详细时间表,两边又重新讨论见面的事。双方都同意找个第三地见面,来来去去又协商了好几个回合,最后是杜总和王总亲自通电话,定下来在印度洋上的一个离岛见面。

他不理解明明就是正常的工作上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机密,为什么要跑那么大老远到一个海岛上去谈,但大领导定的事情,他只能执行,不能多问。更加出乎他意料的是杜总只带他一个人去,不仅没有带班子成员和这个工厂的负责人,甚至连秘书老涂都没带。他有点发蒙,他调来做杜总助理才几个月,虽说他在原部门是精通业务的骨干,但杜总这边的事情头绪繁多,许多事情杜总都放手给他,并不过问,因此更加需要灵活和变通。有些事情他不了解背景,也不完全掌握政策,分寸不好把握,最主要的是他还远远没有吃透杜总的脾气,不知如何办才能让大领导真正满意。他心里发虚,也不敢推诿,只得硬着头皮上。

……


全文见《当代》2020年5期
插图来自网络
本期微信编辑:qxy





点击上图即为《当代》40周年礼盒下单链接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当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