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时间:2018-07-19 16:43:46 栏目:小说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24年,6部电影,不算快的出片节奏加上浓墨重彩的个人特色,姜文的电影绝对是无数影迷心头永恒的期待!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新片《邪不压正》也不例外。导演宁浩给出的评价就是:“特别的爽,特别的姜文,特别是电影的电影,特别是姜文的姜文。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姜文的浪漫情怀辅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影片对原著中民国时期的北平风貌进行了十分惊艳的渲染再现。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在连绵屋顶上恣意飞奔的李天然,也不禁叫人想起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特别爱在屋顶上自由行走的马小军。

贾樟柯也说,姜文导演镜头下的老北平令人着迷,电影中那个不堵车、下着大雪的北平真美。整出电影就是一首屋顶的诗,有劲,深情。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岁月流转,许多旧时风景注定会被时光掩埋。幸好还有电影和书籍留下它们的面貌与光影,让我们隔了时间也能再去无限回味。

下面就是7本留有老北京风貌与印记的书,让我们跟着书本穿越时空,去看看帝都北京旧时的模样和变迁。

侠隐

豆瓣评分:8.0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张北海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长按二维*购买)

作为《邪不压正》的原著小说,《侠隐》当然值得好好说一说。

为了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青年侠士李天然留美归来,一系列故事就这样在古都巷陌内展开……复仇与侠义,江湖与市井,传统与现代,以民国时期的老北京为底色,《侠隐》铺陈出一个上世纪时代洪流下的武侠故事。

历时6年,参考几百本关于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侠隐》写出了民国北平的极致繁华,被称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

豆友 @萨库拉 短评

它并不像一部武侠小说,而是一本风土民情志。里面对于江湖、武功、门派的描写无甚特点,但直指民国北平的那股乡愁却是化不开的浓郁。别说白菜猪肉饺子、灌肠、炒肝儿、豆汁儿一样样吃食看得人直咽口水,光是那能烤能涮的顺天府就诱得我真想立刻回去北京,像那年跟老大夜游后海一样再吃一顿爆肚羊杂汤烧饼和烤肉季羊肉麻豆腐。李天然走街串巷,吃吃穿穿,像极了我在玩RPG时最喜欢干的事,又多了一层好感。张北海是张艾嘉的叔叔,她介绍姜文来导演,08年的时候传出过新闻找金城武做男主角,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我倒觉得这是一个以城市为主角的故事,能拍出那风味的恐怕还是李安。

正红旗下

豆瓣评分:9.2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老舍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长按二维*购买)

《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说到和老北京联系最紧密的作家,老舍,没有之一!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穷尽毕生精力和满腔才华去描摹、反思北京这座哺养了自己的城市。

《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书名源于老舍就隶属于“满洲八旗”中的“正红旗”。浸透着老舍一贯独具特色的京腔京味,从“我”出生写起,有时代背景,有皇城风俗,有个人记忆,也有对大时代和小人物命运的思考。

11章,8万字,现在我们看到的《正红旗下》其实更像是个大部头长篇小说的开始。生前没能写完固然让人遗憾,但我们还是能跟随文字去回望清末旗人的生活和那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

豆友 @小城鱼太郎 短评

老舍的近代史认知看来与主流判断差别很小,《茶馆》也是这么写的。但把宏观叙述织进最细微人事里去的水磨工夫,怕没第二人能办到。一个极接近的小团体、小家庭里的成员,凭着不同的秉性立场,在变或不变之中领到自己或生或灭的结局,人常说的老舍的悲凉宿命感也许就来自既定的认知和追述的视角。

京华烟云

豆瓣评分:8.5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林语堂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长按二维*购买)

1938年春天,林语堂突然想把《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但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他于是决定写一部新的小说,就是这本《京华烟云》。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各种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环绕着北平的曾、姚、牛三大家族,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穿插更是全景式地展现了那段民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写的,原名Moment in Peking,后由张震玉译成中文,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1975年,《京华烟云》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豆友 @小辉 短评

绝不是简单的红楼,其实书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很多小说。比如:平亚和曼娘那段像《梁祝》,但运笔的手法却向《罗密欧与朱丽叶》;再比如:下卷明显《桃花扇》气息重了一些,这样例子很多。说实话,要看懂最好先去看《庄子》,要知道始皇无字碑那段是对道家完美诠释。这书看一遍绝对不行,两遍、三遍就会真的喜欢上。这点倒是很想红楼··········

城南旧事

豆瓣评分:8.9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林海音/文   关维兴/图 

从5岁随父母迁居北京到30岁返回**,林海音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青春时光。《城南旧事》就是林海音对那些童年往事的回忆。

上世纪二十年代,小姑娘英子和家人生活在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她在这里认识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常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偷东西的年轻人,朴实的宋妈,善良的兰姨娘……随着这些人一个个离去,自己也慢慢告别了童年。

透过一个几岁小女孩的眼睛,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老北京的社会风貌都被罩上了一层天真懵懂的色彩。

豆友 @风满蜃气楼 短评

一开始觉得文笔很幼稚,看下去才意识到正是这种童真的口吻使得情感流露更纯粹更强烈。孩子分不清好人坏人、不懂什么是疯什么是贼,因而才能从实际感受评价一个人;不懂生死,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离别在瞬间长大成人。看到骊歌便在心里唱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记忆与印象

豆瓣评分:9.1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史铁生

时光流转,等到史铁生书写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建国之后。

童年生活,青年际遇,故乡变迁,人生路上遇见的很多人很多事都被收录到史铁生这本名为《记忆与印象》的散文集里。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史铁生用他一贯富有意味、暗含思考的语言追忆了那些故乡、故人、故事。

豆友 @NaviGator 短评

开始是在小说杂志上看到记忆与印象一的,喜欢极了他的叙述,回忆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记忆或者印象,真实或者梦境,分明或者暗昧,能怎样?这是个人的活生生的生命啊。后来,还是在这本杂志上,看到记忆与印象二,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当时哭的不成样子,象小时候知道了外公死了就不能回来了的那个时刻,有一些向往和恐惧,无从表述,只是一味的哭。其实我看书很少哭。

看上去很美

豆瓣评分:7.8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王朔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长按二维*购买)

同样写的是建国后的北京,但在王朔笔下它呈现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那是独属一群所谓“大院”孩子的青春记忆。

1961年到1966年,复兴路29号院,一群出生在北京大院的小朋友正上幼儿园,主角方枪枪有点调皮捣蛋,他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小朋友,他做了个梦,然后说不苟言笑的李老师是个吃人的大妖怪……借《看上去很美》,王朔追念了儿时那段难忘的大院时光。

“这是关于我自己的,彻底的,毫不保留的,凡看过、经过、想过、听说过,尽可能穷尽我之感受的,一本书。”王朔说。

豆友 @过气偶像陈小花 短评

方枪枪8岁前杂乱、有趣、惊险、真实、看上去很美的臆想世界。

京华忆往

豆瓣评分:8.8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作者:  王世襄

玩蟋蟀、养大鹰、训鸽子、刻葫芦……因为会玩,且玩出了品味,玩出了文化,王世襄先生曾被人们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生在书香门第,长在官宦之家,王世襄自小就对北京的花鸟鱼虫、菜肴点心、器物文玩充满兴趣。紫禁城里叫蝈蝈,秋虫篇,冬虫篇,獾狗篇,大鹰篇……《京华忆往》中的这些文章,篇篇都在好玩中透着学问。

玩家具写了《明式家具珍藏》,玩鸽子写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玩蟋蟀写了《蟋蟀谱集成》……一生40多本著作“玩着玩着”就写成了,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还会出一个钱钟书,但王世襄是再也出不了了!

豆友 @林雨飞 短评

王老先生真是绝了~~~再也回不到那样的北京了。不管做什么,做到极致就好美。

有什么一去不返的事物是让你特别怀念的吗?不管是一座城市,一个物件,还是一种情怀,都来留言区和我们聊一聊吧。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邪不压正》上映,跟着书本回到那个美得不像样的老北京

↓戳阅读原文,更多好书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