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汽车

盘点充电桩的2020 | 纳入新基建,然而...

时间:2020-12-26 02:55:37 栏目:汽车

充电桩的二次风口来了!

可是风口从来不是雨露均沾。

在新能源汽车的大好趋势下,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开始受到青睐。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一定规模,新能源市场增长态势强劲,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设备厂商涌入充电桩行业。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不过,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与舒适的使用感划等号,选址布局不合理、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高低不一等问题使得充电桩利用率仍然不高。

前期投入成本高昂,后期运营模式模糊,一些充电桩企业还面临着“盈利难”的痛点。充电桩的发展有赖于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的配置,例如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因为受限于物业的规则而无法安装充电桩,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会导致充电桩利用率偏低。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并逐渐升级

让充电桩市场火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充电桩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刚需。加油站对于燃油车来说是必需品,而充电桩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同样也是刚需,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车主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将持续释放。


但在超级快充和超大容量电池的技术还未广泛应用之前,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将会一直是整个行业的老大难问题,而充电桩作为现阶段缓解车主续航焦虑的主要手段,不仅是消费者的选择对象,也同样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重点。

其次是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在国内,充电桩的建设已经有了十年光景,但是直到近几年投入力度才逐渐加大。另外,加上今年国家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的范围之内,更是让这个行业有了稳固发展的基石。

今年3月份,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的7大新兴领域产业之一。

随后的4月份,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随着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建设用地提供财政补贴或者无偿划拨。

通知提到:降低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成本,确保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显著低于燃油(或低于燃气)汽车使用成本,增强电动汽车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新基建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吸引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充电桩建设进程再度提速,或将推动产业加快形成万亿级市场。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可知,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要达到25%左右,到了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而按照国家提出车桩比1:1的目标来说,充电桩市场还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国内关于充电桩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截至2020年12月,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企业就多达8.9万家。不仅有国家队的国网电动汽车,还有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势力,也有特来电、南网、星星充电、小桔充电等充电桩运营商。

而市场的火热和纷涌而至的玩家,也把这场关于充电桩的战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C端成为新重点

而新阶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赛道中的玩家都开始重点发力C端。

比如说特来电北京地区就将今年的拓展重心放在了C端市场上,试图挖掘更多有丰富资源的个人用户;而星星充电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人人电桩”,通过共享模式切入C端;另外国网也在今年3月发起“寻找合伙人”活动,寻求与个人电桩、桩群用户等群体的合作。

通过这些动作不难看出,C端已经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重点,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其一,C端的关系网会更加稳固和庞大。就像拼多多的崛起,和社交有着的很大关系一样,电动车主个人的社交网络对于充电桩企业同样重要。一个车主的推荐可以带来不少朋友,并且在经过裂变之后,也将会形成巨大的用户群体。

而且因为有自身的使用经验,在向其他车主朋友“种草”的时候,也会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吸引新用户进入整个体系之中。

其二,**可以更了解用户需求。**想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用户的需求是必须要重视的,但是从用户端到**之间的环节越多,所传递的信息准确度就会越低。而**直接将流量入口放在C端,也可以保证所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准确度。

作为未来大出行领域的重要流量入口,充电桩自身的互联网属性很强,而流量至上则是互联网的重点。充电桩**通过直接对接C端,将帮助自身构建起足够大的流量池,这也就保证了企业在增量市场上获胜的前提。

流量思维背后的生态构想

流量至上的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充电桩也开始了流量的争夺战,但是在流量思维的背后,其实是充电桩企业关于自身出行生态构建的准备。

充电桩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其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未来大出行生态的关键点。而这个生态正是充电桩企业所需要的,因为**生态的逐渐完善将会给企业带来众多的好处。

首先,生态可以帮助稳固存量。通过社交在C端吸引的用户,保证了**的增量市场,而将这些新涌入的用户留存在**内,就需要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来让消费者满意。

不论是充电速度还是充电是否方便,甚至是费用和服务,都是消费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仅仅是充电层面需求,还有诸如电池保养维修、交通状况查询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亟需解决,消费者当然希望自己的需求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而生态的作用就在此凸显。

其次,**生态化管理可以更好释放管理效能。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可以帮助充电桩企业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更加精细化的了解需求并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不同城市的交通状况并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交通状况也有差异,而交通状况对电动车续航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自然也会影响到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通过**生态精细化地运营,可以精确了解到这些情况,帮助企业在投放充电桩时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充电桩为何“两极分化”

未来的电动车数量将会更多,日常出行也将会愈发智能,而充电桩作为未来智能出行生态的一个重要流量切入口,当下的扩张建设自然十分重要。但是在众多玩家的扩张之中,整个行业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阶段充电桩十分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具体来说,在有些城市之中,电动车主“一桩难求”的情况难以解决,而在有些地区,被投放的充电桩已经沦为“充数桩”,桩位附近杂草丛生,充电桩本身也已经完全不能使用。

这种状况的出现,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充电桩企业没有针对特殊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导致这种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问题的本质却是因为因为赛道火热而盲目扩张的充电桩企业所导致的行业乱象。

因为风口的出现,让很多企业看到了机会,纷至沓来。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超8成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而仅仅2019年一年,新增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超过2.2万家,几乎是2015年的5倍。

也就是说,行业内的玩家大多比较年轻,没有很多的技术积累。虽然相比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需求较低,但这个行业并不是不需要技术门槛,这也就要求入局者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才能保证发展道路上平稳。

电动汽车的销量正在节节攀升,未来有关于充电桩的需求也将会持续释放,但是面对有巨大增长空间的市场,参与其中的玩家并不能继续盲目扩张,更应该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计划地进行扩张,才能更好服务社会。

新能源销量带动充电桩增速但仍未达目标

今年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十分亮眼,11月份,全国是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7万辆,增长99%。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智慧车联网**已接入充电桩超过103万个,覆盖全国273个城市。

充电桩因此大火,行业又涌入不少新玩家。根据企查查消息,2019年充电桩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惊人的1.86万家,今年前11月新增企业2.08万家,同比增长24.6%。

2015年10月,发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480万个充电桩,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而截止到2020年9月,各类充电桩达到了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距离当时的目标仍有差距。

目前较“一车一桩”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而随着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我国开始加大对充电桩建设的投入。

加之新能源汽车每年销量高速增长的环境中,充电桩行业仍处在一个不饱和的增量市场,行业格局尚未确定。

未饱和的增量市场引多方势力加入

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充电桩需求量巨大,市场空间在千亿元级别,预计对应的充电设备市场空间约2800亿元,充电和服务市场约400亿元。

充电桩正在吸引来多方势力,除了新能源车企需要加快充电布局,正在向新能源迈进的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以及进军汽车领域的华为,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市场。

此前,比亚迪、上汽、北汽新能源、蔚来、小鹏、威马等车企均已布局充换电业务。其中,蔚来已建成142座换电站,覆盖63个城市。

蔚来汽车公布了全新补能计划Power Up Plan,征集“加电合伙人”,并提供总计1亿元补贴,部署总计3万根目的地直流桩。

小鹏汽车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布局超1千座超级充电站,1万个专用充电桩和10万个第三方合作接入充电桩。

日前,据特斯拉公司计划于2021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充电桩,拟斥资4200万元上海建新厂,新厂于明年2月建设完成,预计年产充电桩1万个。

宝马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合作,计划2020年底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个充电桩;

大众中国则参与设立了充电桩运营公司开迈斯,第一期注.册资金达8亿元。

如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主营快充充电桩;华为推出了新一代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蔚来投资快电**母公司等。

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这四家国内充电桩领头企业自身的投资已接近60亿元。

能链集团旗下快电**电王快充率先提出了运营管理**和维护**“双**”的概念,已连接40余万根充电桩,占据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80%。

研发垂直充电解决方案的智充科技,提供运营充电站所需的软硬云服务支持,目前全国已部署超过3.5万个充电站点。

海尔旗下物联网时代引领的场景生态品牌日日顺,也正在开展充电桩行业的相关服务。

狼来了,我们怎么进步

日前,据消息称,特斯拉计划将在上海建新厂。据悉,特斯拉计划在上海投资4200万元,建设一座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超级充电桩工厂。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第一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10000根超级充电桩(主要为V3超级充电桩)。

此前,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的超级工厂已投入使用。据特斯拉表示,为了维持今年交付50万辆汽车的目标,上海工厂的Model3产能已增加至25万辆/年。特斯拉超级工厂主要生产电动汽车,而计划建设的新工厂则布局充电桩生产。目前,特斯拉充电设备可以分为家庭充电服务包、Tesla超级充电站、公共充电网点。

家庭充电服务包:家庭充电是Tesla车辆最主要的充电方式,包含一个壁挂式充电连接器(即家用充电桩),以及基础安装服务。

(2)Tesla超级充电站:Tesla超级充电网络为长途驾驶提供充电保障。充电站的选址通常位于餐厅、购物中心、WiFi热点等附近,每个超级充电站均建有多个充电桩。

(3)公共充电网点:充电站的选址通常位于餐厅、购物中心、酒店、度假村等场所,配置Tesla壁挂式充电桩。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特斯拉的产能,同时也利好特斯拉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随着特斯拉充电桩工厂的建设,特斯拉国产化供应链将更加完善、成熟。

特斯拉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涉及的产业链复杂,相应的供应商也包含不同厂家。根据特斯拉目前对国内供应链开放的情况来看,国产化速度最快的部件包括车身、底盘结构件、内外饰、动力电池、热管理、中控等。

结语: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始终绕不开续航补能这道坎。经历了几年前的攻城略地、无序扩张,充电桩企业再次迎来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对于走过跑马圈地时代的充电桩企业来说,现在是到了该深耕细作的时候了。很多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并非专门做充电桩,充电桩业务在主营中的占比并不高,有时甚至需要靠公司其他业务来“养活”目前暂难盈利的充电桩项目。不过,受访的大部分企业都表示,对新能源和充电桩的前景看好,不会放松在充电桩领域的投入。

毋庸置疑,充电桩产业发展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深入融合“新基建”中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新技术,建设更便捷、更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万亿级市场,充电桩还有着很多的可能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杀始到金。无论是充电桩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应对练好内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选择精细化运营,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和用户体验。


资料来源及致谢

能源杂志
中国能源网
中国基金报
中商情报网
经济参考报
人民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