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时间:2018-07-06 12:22:56 栏目:职场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作者 | 悠悠

来源 | 创业中国(ID:cychina520)原创,转载请添加微信:ibigboss2017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小创君

创业中国二当家

迄今为止,小黄鸭的存在已有整整70年了,流行势态犹如螺旋一般,或高涨、或平静、或低潮。它的创始人林亮,是如何将这只橡皮鸭做成家喻户晓的玩具的?

正文

  

小时候洗澡,我们总爱拿个亲水的玩具,放在浴盆里,和它一起“打闹”。这些玩具就像一个真实存在的玩伴,简单、美好。

这样的习性和现象,并不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它还将决定玩具市场未来的消费趋势。

于是,PCbaby母婴公司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研究名称内容为:“孩子们洗澡时最爱玩的玩具排名”。

数据显示:前三甲中,季军是一条好动的“澳贝鱼”;排第二的是名为“托马斯和朋友”的火车头玩具,而以压倒性票数位列第一的则是经久不衰的“小黄鸭。”

迄今为止,小黄鸭的存在已有整整70年了,流行势态犹如螺旋一般,或高涨、或平静、或低潮。

而最近一次的营*“高潮”,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

2013年5月,一只巨型吹气橡皮“大黄鸭”出现在了维多利亚港,这只身高达16米、长近20米的巨型橡皮鸭是由荷兰观念艺术家霍夫曼所创作,这只“大黄鸭”也是首次游入中国水域。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大黄鸭  图源:摄图网

大小黄鸭不仅体型不同,而且创始人也来自不同的国界。两种相似的玩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设计心愿与理念,当大黄鸭通过这样的方式出现时,也唤醒了一代人关于小黄鸭的童年记忆。

接下来,大家就随悠悠一起来看看,这个嘴巴扁扁、浑身明黄的“小黄鸭”创始人:林亮,是如何将这只橡皮鸭做成家喻户晓的玩具吧!

01

7岁想做玩具,

不为玩儿只为“实业救国”

那是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侵略东三省以后,林亮的父亲死在了**人的尖刀下。为了避免战争之苦,只有几岁的林亮和妈妈悄悄从香港搬到了南海盐步。

自从父亲被杀害以后,林亮心头结下了一道疤。7岁那年,大街小巷里都是**人在卖玩具,其他小朋友们都是蜂拥而至的争抢,但林亮看到玩具,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明白:“这些玩具都是**人生产的,他们卖到中国,然后把赚到的钱给了军队,军队壮大以后,会加速对中国的侵略。”

因此,只要林亮一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时,他的爱国之心就会油然而生,于是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说:“长大以后,我要自己做玩具,这样大家就不用再跟**人买了!”

1945年,战争结束,林亮和母亲又从南海辗转回了香港。

为了恢复经济,香港大力扶助工商业的发展,引入了大量的海外公司来港投资,并开设工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内地工人纷纷赴港就业,恰巧这会儿的林亮已是翩翩少年,虽然他只是个“三无”人员:没钱、没技术、更没经验。但他依旧被当地银行“看上”,并想聘请他做出纳。

面对银行的高薪工作,林亮并没有动心,因为他明白,进入银行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有人脉、要么敢“深造”;然而他既没有人脉资源,也不想过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生活。

于是他果断拒绝,并进入了一家杂志店,做起了卖报员,而这份工作的薪资却只是银行的一半......

好在杂志店的老板心地善良,知道林亮热爱学习,喜欢看报,于是他对林亮说:“这些杂志你想看的都可以拿回去看,看完了第二天把它们装好就行。”

这也为林亮今后寻求商机提供了一条新的知识渠道,独得老板“恩宠”的他没让人失望,杂志店在他的经营下越做越好。

在卖外文报刊、杂志的同时,林亮还结识了很多上流人士,建立了一些优质的人脉关系。在与人言行交流时,林亮总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提议,让人实觉靠谱。

而他务实不浮夸的作风也慢慢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也就有更多的中介愿为林亮提供更有价值的“兼*工作”,通过“倒卖”信息,他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02

他是“小黄鸭之父”,

也是“变形金刚之父”

有一天,林亮像往常一样拿起了最新版的杂志,而一个全新的单词却让他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它就是:plastic(塑胶)。

他发现,这种物料颜色靓丽,可以做出很多包括日用品和玩具的新奇物品。于是他奔向了自己的老板,成功游说老板生产塑胶玩具。

1948年,林亮参考国外杂志,生产出了香港第一代经久耐用的塑胶玩具小黄鸭,一大只和三小只的形象深入民心。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小黄鸭一家 图源:摄图网

产品一出,销量就击败了当时一款采用易燃物料制成的畅销“**造”玩具,成为了市场的“新星”,这场首秀也为香港塑胶玩具业开创了新的里程。

1949年,林亮在广州成立了利民塑胶厂,他沿用了当时普遍的“前厂后店”商业模式,但没过多久就因故关闭。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

1960年,林亮成立永和实业,开始生产各款玩具,并且始终将“小黄鸭”作为“龙头产品”,不断扩大宣传力度。

到了1979年,“小黄鸭”已经成为了香港每家每户必备的玩具之一,市场几乎饱和。但好在这时内地也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制度,已经沉浮三十年的林亮决定,要将小黄鸭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认识。

于是他一路向北,在东莞成立了内地第一家玩具厂。

成立之初,工厂工人仅有25人,但这并不影响公司的壮大,也没有击溃林亮的信心。因为他从无到有,从有到富,一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作风如初,在三十年后,这个玩具厂也成长为拥有将近2万名员工的知名大厂。

切入内地以后,林亮想开展更多元化的合作,于是在1980年,将“变形金刚”引入内地市场,因为版权、设计和宣传、代理等问题尚未处理,所以变形金刚一直没有在中国市场落地。

1982年,林亮在南海投资30万元成立玩具制造厂。而后的30年,他先后投入总数逾2000万美元,还兴办了多家企业,让玩具作坊成为了真正的玩具帝国。

2年后,**TAKARA公司与美国孩之宝公司在联手推出变形金刚玩具以及动画片以后,林亮抓住了机会,立马向孩子宝公司寻求中国代理权,并顺利获取了变形金刚在内地的销售生产权。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

变形金刚 图源:摄图网

他也因此荣获了“中国变形金刚之父”的美誉。

03

“90后”的二次创业,

七十年的不离不弃

不论是小黄鸭还是变形金刚,两者都在中国玩具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林亮的身价与年龄也一同稳步增长,虽然身体稍有衰退,但这并不影响他意志的清醒。即使他将永和交给了子女打理,但他自己却始终不肯退居二线,享受晚年。

2009年,将近90岁的林老决心“二度创业”,成立了得意创作有限公司。同时还做了一个具有改变性的决定:他要将快要跌进螺旋低谷期的小黄鸭更名为“经典鸭”。

媒体不解,为何林老二次创业,仍“咬着”玩具不肯放口呢?

于是有记者问道:“按理来说,您的玩具帝国应该利用富足的商业资本进行有效扩张,进军其他行业,甚至上市,但您为什么要选择二次创业,而且还是做玩具呢?”

林老坚定的回答:“什么东西都要有起有落,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有一天我们产品滞销,我们也不能放弃,要学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一定要坚持下去。毕竟总有些人要留在这个行业里,不离不弃,才能够把行业长久延续下去!

从“三无人员”做到“玩具帝国”,93岁的他比李嘉诚还拼!林亮老先生  图源:珠江时报

这样的执念也使得他获得了更多有价值的宣传机会,在2010年,香港玩具厂商会出版《玩具港》这本书时,林老借着书籍回顾香港玩具业发展历程的机会,特意制作了一批塑料鸭,让大家缅怀一番,本是善意之举,没想到再一次被人们追捧,正像螺旋一样,这一次又转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2015年7月,经典鸭在香港贸易发展局旗下的设计廊举行了产品发布会。除了小黄鸭本鸭,“得意”公司还推出了小黄鸭版手机壳、钱包、钥匙扣等衍生产品,鲜黄*的鸭子形象朝气勃勃,也如林老精神一般,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04

林亮的“成功法宝”

林老的两次创业成就都不一般,因此总有人向他“取经”,而关于自己的成功“法宝”,他说只有三个字:“诚、信、勤”。也就是:诚实、讲信用、勤力。

在林亮年轻之时,,他就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话不累赘、不浮夸,建议也不会乱提,所述问题既能点到为止,又有实际作用。

林老从小立下誓言“要将玩具做大”,直至耄耋之年仍然一心潜入玩具行业,不离不弃,这就是“信”。而“勤力”更是贯穿了他整个人生。

除此之外,悠悠还分析了一下林老创业成功的经验,而这些也是不容忽略的:

1、创业动机单纯,目标坚定,同时具有创新性

很多人创业动机不纯,只为财富而奋斗,既没有思考产品本身的作用,也不懂得通过营*办法测试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程度。

林老创业之初的目标虽然宏伟,但是他意志坚定,在嗅到商机时,主动放弃现有的“舒适圈”,挖掘新的市场。

而恰巧,那是一个“**造”远超“香港造”的年代,林亮敢为人先的创新产品,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状态,利用色彩鲜艳、大小分明的亲水型玩具的独特形态,率先打进了消费者的心智。

2、 小黄鸭变“经典鸭”,提醒消费者品牌的存在

之前有人问:“为什么家喻户晓的品牌还要持续打广告?”,如果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在人们还来不及忘记之前,反复加深的印象更有利于建立起牢固的形象,否则别人将会慢慢遗忘你。”。

而小黄鸭作为一个知名品牌也是如此。孩子们总会长大,他们的玩具也总会一批批更新,只有不断增加品牌的覆盖频率,才不会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玩具中“失去方向”。

3、坚持做慈善事业,让“幸福感”由内到外的持续

“行善坐言起行,不因善小而不为。”林亮就是这样的人,早年间他就成立了教育基金,致力扶贫助学、资助高校交流活动,将所得反馈给社会。

他穷过,知道穷的滋味,所以在做慈善事业时,也会不分国界、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他这种精神也与玩具存在的意义相契合:为了带给更多人幸福感。

05

结语

创业七十载,林老始终不离不弃,靠着自己的双手,将这份快乐带到了世界各地。

而当他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同样在一个时代靠塑胶发家起步的李嘉诚时,林老也不“服输”,并坦然透露自己与李嘉城相遇时的趣事:“早前在高尔夫球会看到他,他问我是否还在工作,我说当然啦,你没看见汇丰的鸭仔广告吗?”回答时,眼神有光,笑里藏刀,满足又自豪。

相关文章